当前位置:主页 > 复试备考 > 复试指导 >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招

时间:2023-11-12 | 栏目:复试指导 | 点击:

 

大家在报名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过程中,需要首先重点查看深圳大学各学院的考研招生目录与参考书目,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的选择与报考。深大考研网在此为报考深圳大学考研的考生发布深圳大学各学院的考研招生专业介绍:

 

 

深圳大学考研真题答案笔记汇总

深圳大学考研复试班通道

深大考研辅导班报名入口

深圳大学考研常见问题

深圳大学复试考研群

深圳大学考研群汇总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学院主页:无;

咨询电话:0755-26979056;

电子信箱:;

办公室:师范学院B座419。


专业介绍: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二级学科):学术学位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硕士研究生实行课程学习和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课程学习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强调提高硕士生综合素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人才。

招生方向:

1、基础心理研究方向:着重研究认知、情绪等基本心理过程,包括知觉、记忆、思维等,尤其关注认知与情绪的交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

2、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方向:着重研究心理的认知神经机制,包括情绪与认知的脑机制,神经疾病的诊疗与神经基础,精神疾病的诊疗与神经机制等。

3、发展心理学方向:着重研究不同年龄的个体认知发生、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如何将认知发展研究成果应用到学校教育及相关社会实践中。主要涉及的研究领域有:认知发展,问题解决,动机与学习,学习困难儿童的适应与干预,学与教的心理学问题等。

导师队伍:本专业导师队伍13人,均为博士。

1.基础心理研究方向:

李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广东省心理学会副会长、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归纳推理及其神经机制、儿童认知发展。

在研项目:归纳推理的五阶段模型及其实验验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社会应激与生理变化的交互作用导致女性的易感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招生导师包括:雷怡副教授、李鹏副教授、何立国博士。

2.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方向:

罗跃嘉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情绪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在研项目:生物、心理特征与潜在抑郁风险的相关性研究(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焦虑对经典决策偏向的影响及其脑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
招生导师包括:关青教授、张丹丹副教授、崔芳博士、吴寅博士。

3、发展心理学方向:

李晓东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分会理事、中国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分会理事。广东省高校“千百十”第四批培养对象。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研究方向为儿童认知发展与促进,成就动机与学习,数学问题解决,学习质量评估等。
招生导师包括:李至浩教授、李小青博士、高秋凤研究员。

课程设置: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ERP原理与技术、认知神经科学、发展心理学进展、功能磁共振成像:原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认知过程、人格情绪与社会化过程、教育心理学进展、中枢神经解剖与功能概述等。

培养特色:本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走向,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中外互译、撰写外文论文摘要和一定的听说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的进行学术交流;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具备与心理学相关的实验操作与现场研究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心理学研究、教学工作,或能在其他工作中运用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技能。

就业方向:主要就业方向1.考取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2.高校教师;3.中小学教师、公务员或其它事业单位职员;4.在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研发等重要工作。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高度认可。

以往生源情况:学科生源好,考生报考15:1、上线3:1以上,来自地方院校、跨专业考生较多,因此我们坚持严格要求、注重学科基础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使研究生毕业时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应用与实践能力突出,符合深圳及周边地区对应用型心理学人才的需求。

对报考者的要求:欢迎推免生,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踊跃报名。


040203应用心理学(二级学科):学术学位

授予学位:教育学硕士

培养目标: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注重“分流培养,术业专攻”,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化状况,培养创新思维、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注重将创造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学生培养成果等方面的学科建设成果加以紧密结合,协同发展,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促进学科发展。

专业方向:

1心理测量与社会管理方向:着重研究心理测量(测验编制与应用)与管理心理学。

2临床与咨询方向:着重研究病理心理学(诊断与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各心理治疗学派的理论与技术)、临床实践等,特色是培养具备较强研究能力和临床心理学实践技能相结合的专业人才。

导师队伍:本专业导师队伍13人,均为博士,师资力量强。

1、心理测量与社会管理方向:

焦璨,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测量及其应用。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培养对象,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培养对象,深圳大学“荔园优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项目。
招生导师包括:邓欣媚博士、蒋多博士、吴嵩博士、张洁婷博士、张笑笑博士。

2.临床与咨询方向:

刘铁榜,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擅长情感障碍的治疗及家庭心理治疗。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深圳市康宁医院院长、深圳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中国神经科学会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精神科杂志》编委。

招生导师包括:严进洪教授、郭田友副教授、蒋冬红博士、穆淑花博士、徐鹏飞博士、迟新丽博士。

课程设置: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高阶统计模型及其应用、计量心理学新进展、管理心理学研究进展、人格、情绪与社会化过程、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心理病理基础研究、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等。

培养特色:本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走向,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具有中外互译、撰写外文论文摘要和一定的听说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的进行学术交流;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具备与心理学相关的实验操作与现场研究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心理学研究、教学工作,或能在其他工作中运用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技能。

主要就业方向:主要就业方向1.考取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2.高校教师;3.中小学教师、公务员或其它事业单位职员;4.在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研发等工作。

对报考者的要求:欢迎推免生,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


035200社会工作(一级学科):专业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伦理,掌握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熟悉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项目的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多类人群及不同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培养方向:

1.社会工作实务。主要培养能掌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熟悉社会服务专业知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本土社会工作高级实务人才;或掌握专业督导方法与技术、具备丰富实务经验、善于解决复杂专业问题,能够带动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成长、推动专业实务发展的社会工作督导人才。

2.社会政策。主要培养能掌握社会政策主要理论、熟悉社会工作法规和政策、运用社会政策分析方法的项目策划、评估和社会政策分析人才。

3.社会服务管理与评估。主要培养能掌握社会组织基本理论、熟悉社会组织治理结构和运作特点的社会组织治理人才以及社会工作行政人才。

师资队伍:近年来,我校培养和引进了多名高学历、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还聘请了境内外知名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人为专业督导和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实务能力与理论涵养并重的师资队伍。目前,学院专职老师4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9人;专职教师中博士学位39人,硕士学位8人。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核心。结合全国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MSW需修满36学分。其中核心课程包括社会工作理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工作伦理、高级社会工作实务、社会政策分析等;方向课程包括社会服务管理、社会工作评估、老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等。

MSW教育拟实行“三层次”(专业理论教学)、“四模块”(实践教学)的课程设置结构。“三层次”即学科基础课程教学、通识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四模块”为实验模块、实习与实训模块、论文模块、课外科研创新实践活动模块。

教学资源:

1.专用案例研讨室3间,座位30人/间;研讨室3间,座位10人/间。

2.社会工作实验室总面积200平米。实验室主要包括社会舆情调查室、小组工作活动室、行为问题检测及矫正室、心理咨询与治疗室、感知觉统合实验室、网络测评实验室。从2006年至今,该实验室已完成近100个开放实验项目,获得了学校的多个奖项。

3.便捷校园网及WIFI、图书馆等。

奖助体系: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励制度和MSW学生评奖规则,设有由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构成的奖励体系。

培养特色:

根据深圳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深圳大学MSW确立以“3A”为核心的教育理念,“3A”即能力培养(Ability)、态度熏陶(Attitude)、成就激励(Achievement),形成了以下四位一体的培养特色。

1.能力导向的教学内容。深大MSW把强化社会工作领域的问题判断、研究方法、服务技巧以及经验借鉴的能力作为突破口,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能力。

2.直接利用的校园资源。深大MSW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深圳大学校园内开展,学校配备有专用教室、案例研讨室、实验室、图书资料及数据库资料等一流的教学条件。深大校园的人文和教学资源,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是莘莘学子们创新学习的不竭动力。

3.开放深厚的特区平台。承担MSW教学工作的法学院拥有法学、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三个学科的师资力量,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同时,来自深圳市政府部门、民间社工机构和行业协会的资深专业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们提供人际互动与经验互动的良好机会。

4.国际视野的体验行动。深大MSW充分利用深圳大学与港澳台及国外高校的合作优势,在学习期间安排“海外知行”活动,形成外向型的体验学习行动体系,注重提升MSW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与综合素质。

对报考者的要求: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欢迎推免生,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


045116心理健康教育(二级学科):专业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1具有乐于从教的职业情感,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热爱教育职业和教学工作。

2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宽广的教育专业视野,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5能运用英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导师队伍:

本专业导师队伍结构合理,既有学术研究精深、成果丰硕的校内导师李晓东教授、刘铁榜教授、关青教授、焦璨副教授、郭田友副教授、康武副教授、蒲少华副研究员、李小青博士、余芬博士、张洁婷博士、邓欣媚博士、张玮博士、高秋凤博士等,又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如王水发特级教师、叶文梓研究员、吴希福校长等。导师队伍力量雄厚,校内导师都是具有博士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校外导师都是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的特级教师或中学高级教师。

课程设置:

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硕士专业培养注重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和专业素养提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与教学论、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测量与评估、学校心理咨询方法与技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等课程。

教学资源:

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硕士专业培养有充裕的现代化教室、便捷校园网及WIFI、丰富的图书馆藏资源,建有教育硕士研习基地8个,包括南山教科研中心、南山实验学校、华侨城小学等。

奖助体系:

根据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励制度和教育硕士学生评奖规则,设有由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构成的奖励体系。

培养特色:

根据教育实践的需求,深圳大学教育硕士培养形成了教育情感养成、教学经验反思、课堂教学改进、综合素养提升四位一体的培养特色。

1.教育情感养成。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深大校园的人文和教学资源浸润,朝气蓬勃的校园文化熏陶,涵养教育硕士学生的教育情感,助力学生教育信念的确立。

2.教学经验反思。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经验,提高学生利用研究工具进行教学反思的能力。

3.课堂教学改进。通过相关课程让学生掌握课堂研究的基本工具,课堂改进的基本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综合素养提升。借助多元、开放的大学讲坛,开阔学生视野,跨越学科界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的一般就业去向主要范围是广东省和周边省市,主要职业分布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行业等。

以往生源情况:

本专业以往的生源构成,主要来自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其中70%左右来自深圳市及周边城市中小学,及相关教育培训机构,30%左右为应届毕业生。相关数据可咨询研招办

对报考者的要求:

大学本科毕业,欢迎推免生,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