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大学考研信息网!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主页 > 招生信息 >

深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2021年研究生推免招生

时间:2020-10-06|栏目:招生信息|点击:157 次

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2021年研究生推免招生工作开始啦!
 
图片1.png
 
一、适用对象
 
适用对象:有机会获得所在学校遴选为推免生的考生。
 
 
二、单位介绍
 
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Greater Bay Area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Innovation,简称GBA I3)由深圳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于2018年7月联合发起成立。集合深圳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优质资源,并吸收国际顶尖高校和企业加入,搭建创新人才培育、科技创新以及高科技创业孵化平台。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提出“一体两翼三区四方五高”的办学理念,即以深圳大学双创教育为主体,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及国际四大湾区,整合深圳大学、粤港澳地区大学及国际湾区大学优质资源,融合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工程管理等优势学科师资力量,结合高校、政府机构、创投孵化、企业产业创新四方优势,充分运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深圳经济特区关于招才引智和人才支持政策,为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致力于成为高层次双创人才培养、高水平双创理论与实践研究、高规格国际双创资源对接、高价值大湾区项目孵化、高质量深港高等教育合作的综合型创新创业平台。
 
作为深圳大学的创新窗口,学院在汇聚优势师资力量的同时,面向数据智能创新与决策、技术驱动创新应用管理等前沿方向实行跨界联合培养招生,择优录取优秀推免研究生(6-8名)。被录取的研究生将获得资深导师队伍的全程指导,培养模式密切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实行知行合一的价值导向,致力于培育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图片2.png
 
图片3.png
图1.深圳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签约仪式
 
三、招收专业
 
(一)专业名称
 
 
2.PNG
(二)交叉学科简介
不同于传统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体系,本学科点立足于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集合深圳大学优质资源,注重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工程管理等优势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侧重实际管理问题的创新解决与智能优化,旨在培养熟练掌握相关交叉学科领域基本理论和方法,有较强的运用相关交叉学科先进技术及分析方法能力的一流拔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是数字经济时代下深圳促进智能化医疗创新与升级、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先导力量,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产业领域与关键需求;本交叉学科充分发挥多专业资深教师在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智能辅助诊断、智慧城市、创业服务管理等领域的丰富技术与实践积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探索开发多元化创业场景,并以智能化医疗、智慧城市管理、商业智能为典型应用场景,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具有高准确率、动态响应、资源结构优化的智能解决方案,对智能技术驱动型创业的管理机制进行系统探究与应用实践。
 
 
四、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工程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以及创新实践管理能力的一流拔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和管理实践、高水平的专题研究,本专业硕士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有效地运用系统化、工程化、智能化的理论与思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及工具解决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能够独立开展专业相关的科研工作,并具有继续深造和与企业实际对接的基础和能力。
 
(二)专业特色介绍
 
1.精尖复合人才培育的沃土:本专业依托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在文理渗透、工工交叉、医工融合方面的平台优势,将人工智能基础学科与前沿产业瓶颈问题交叉融合,聚焦技术创新的前沿应用与成果转化,融合先进的创新创业管理机制,精准培养理论扎实、视野开阔、实践丰富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2.国际创新创业人才的渡口:本专业紧密联合国际与国内智能创新管理的研究生骨干课程,集多专业方向导师特长设计更具学术性的交叉融合培养方案,新增交叉学科多位资深导师合作授课方式,营造多学科知识交叉创新与不同思维之间相互碰撞的学术氛围,打造开放式、全球化的青年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平台,实现人才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
 
3.学科资源交叉融合的基地:导师队伍年富力强,对录取的研究生给予全程指导,打造学科资源交叉融合的基地。研究生导师来自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等,指导学生经验丰富,成果卓越。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可以充分享用导师团队的资源优势,包括但不限于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和导师所在学院的对应资源;
 
4.团队合作研究探索的平台:团队研究经费充足,导师团队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软科学项目等25项研究课题。录取的研究生可以基于学科交叉平台,与研究团队共同进行相关前沿科学问题研究,助力企业科技研发与应用落地的全过程。
 
 
图2. 学科交叉融合联合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特色
 
(三)研究方向
 
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学科交叉融合联合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理论,针对数字智能创新与创业管理中存在的瓶颈,围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环境下创新分析决策、创业场景应用与创新创业管理相关问题,衍生出如下三类主要研究方向。
 
1.基于智能优化与数据科学的创新分析与决策:该方向采用前沿智能优化模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方法,从优化算法研究、数据智能、工业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社会网络分析等方向进行系统化研究,从而实现基于前沿优化理论与数据科学的智能决策创新,提高企业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商务智能管理水平。该方向指导教师包括:牛奔、杨辰、周天薇等。
 
2.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创业场景应用:该方向采用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方法为载体,结合智能医疗与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实现基于大数据挖掘与空间智能的智慧城市场景应用。该方向指导教师包括:毛睿、乐阳、王红等。
 
3.智能技术驱动型创新创业的管理机制探究与实践:该方向主要面向新兴技术创新与创业,培养学生基于科研的创新能力,实现对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创新创业管理及基于智能技术的大企业创新与创业等最新议题的理论实践探索。该方向指导教师包括:冯元粤、耿爽等。
 
(四)导师队伍
 
本项目导师组成员包括牛奔、毛睿、乐阳、李彤、冯元粤、柴语鹃、杨辰、周天薇、耿爽、王红等老师,来自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在牛奔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团队负责人与核心成员之间辐射式合作关系,申请国家级项目19项,合作发表包括Nature、Science在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申请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5项,培养40余名硕士研究生(其中15名学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创新创业比赛方面,获得国家级奖项2项,省部级及市级奖项13项。
 
1. 基于智能优化与数据科学的创新分析与决策:本方向聚集了在数据驱动的群体智能与决策和数据挖掘等方向具有资深研究背景的导师团队:牛奔教授是管理科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珠江学者、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杨辰老师与周天薇老师入选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本方向团队成员近年来主持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基金、5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软科学项目、1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
 
2.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创业场景应用:本方向汇集了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导师资源,关注于学科交叉应用,智能医疗创新、城市发展状态评估等方向。导师队伍主持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7项其他国家级课题。
 
3.智能技术驱动型创新创业的管理机制探究与实践:本方向聚焦创新创业型企业与人才的新型管理机制,尤其是智能技术驱动的创新与创业管理的相关理论机制与影响因素。本方向的导师队伍均入选深圳海外高层次人才,产学兼备,与创新创业企业进行多层次对接,先后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整理二十余项企业创新管理案例。
 
(五)课程设置
 
目前预计安排的课程包括:专业英语、多元统计分析、管理研究方法、交叉学科前沿讲座、高级经济学、高阶运筹学、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数据挖掘、最优化计算与工具、决策与博弈、知识管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商业决策模拟实战、创新创业研讨及实战、人工智能与创新、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等。
 
(六)教学资源
 
本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目前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平台,本学科依托相关实验室及研究中心有: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深圳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资助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验室”及“智能管理与决策协同创新中心”。本学科其他教学资源依托学院包括: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管理学院。
 
(七)毕业生情况
 
导师团队由多位资深学者构成,前期指导的研究生硕果累累。
 
1.部分获奖情况
 
指导的研究生斩获广东省优秀学生(研究生阶段)称号(毕莹,刘佳,刘婷婷等),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赛广东赛区一等奖(杨学森,刘雷,左路路,蚁文洁,刘婷婷),“深创杯”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二等奖(杨学森,谢丽娇,钟雨珂,林俊彤,刘婷婷,左路路,蚁文洁,刘雷),AIIA杯人工智能巡回赛-中国联通&腾讯联合赛二等奖 (刘婷婷,蚁文洁,杨学森, 左路路),国际群体大会“最佳论文奖”(杨学森),国际智能计算大会(ICIC)“最佳论文奖”(薛冰)等奖项。
 
 
 
图3. 部分获奖情况展示
 
2.部分毕业生近况
 
 
 
 
 
 
 
 
1.PNG
图4.部分毕业生近况
 
 
五、学费和奖学金
 
(一)学费
 
根据国家政策,凡被深圳大学正式录取的以全日制脱产方式学习的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
 
(二)住宿费
 
以全日制脱产方式学习的硕士研究生,根据宿舍房源和住宿条件,800-1500元/人/年。
 
(三)奖助学金
 
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依托地区经济发展优势,通过提高待遇水平,吸引优质生源,鼓励学生专心学业。
 
1.国家助学金8000元/年;推免生可获15000元新生特等奖学金;
 
2.在国家奖学金(近年来本导师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已先后有12人次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的基础上,可申请荔研优学奖学金;
 
3.研究生可申报深圳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基金中的研究生创新项目(一般项目)和重点项目;
 
4.可以申报“鹏城奖学金”、“腾讯创始人创新奖学金”等一批社会(企业)奖学金;
 
5.就读期间可申报研究生科研创新课题、有机会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并获取科研津贴等资助;
 
6.本专业研究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探索可以依托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申请深港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创业基金资助(每年约20个项目,总额约100万元)。
 
按照深圳大学奖助政策体系,以全日制学习方式的非定向硕士研究生一年获得的奖助学金均不少于8000元,表现优异的将不少于6万元,如累计学校现有国家助学金、社会(企业)奖学金等,一年所获奖助学金可超过10万元。奖助学金的具体情况见《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2021级)》。
 
(四)助学贷款与特困补助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深圳大学可协助经济困难的硕士研究生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对于特殊困难学生,学校设有特殊困难补助。
 
 
六、报名
 
(一)报名咨询
 
为便于大家相互沟通,答疑解惑,请有兴趣的同学加入QQ群:871182705(2021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推免报名咨询),并备注姓名+学校+专业!简历发送至牛奔:drniuben@gmail.com;周天薇:tianwei@szu.edu.cn
 
 
 
(二)网上报名
 
报考2021年硕士研究生必须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以下简称“研招网”)进行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以研招网公布时间为准。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推荐免试生报名流程详见《深圳大学2021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章程》。
 
3.报考点选择
 
(1)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
 
(2)在深圳市参加初试且报考深圳大学的考生,报考点须选择深圳大学(考点代码:4427)。
 
4.注意事项
 
(1)2021年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详情请见:http://ehall.szu.edu.cn/gsapp/sys/zsjzapp/2021/sszyml.do#4/157/120100。
 
(2)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须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3)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
 
(4)教育部最新相关政策尚未公布,暂按往年执行。最终报名招生方式以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深圳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为准。
 
(三)现场确认
 
所有统考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现场确认时间、地点及程序请考生自行查阅所选报考点公告。深圳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相关信息将于确认前公布在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上一篇:深圳大学环境资源与生命健康平台2021年硕士研究

栏    目:招生信息

下一篇: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本文标题:深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2021年研究生推免招生

本文地址:http://www.szukaoyan.cn/zhaosheng/3443.html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首页| 招生资讯| 院系信息| 专业课备考| 公共课备考| 复试备考| 汇总/问题/资讯| 研究生导师| 教材/资料 | 联系我们

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深圳大学考研信息网,本站为您提供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报考咨询、考研真题、专业课笔记和讲义、考研辅导等信息资料。

合作洽谈QQ:2227067247 邮箱:2227067247@qq.com 深圳大学考研QQ学习群:3092818462020深圳考研交流群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9 深圳大学考研信息网 粤ICP备20002713号)

收缩
  • 电话咨询

  • 0755-26654878
  • 1353423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