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
时间:2019-09-17|栏目:专业介绍|点击:64 次
基本信息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是在“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微结构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的教学和科研机构。研究院设有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共有在读研究生137名,在站博士后160余名。在光场调控、光学超分辨成像与传感、光子晶体、人工微结构材料、二维材料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
科研平台及条件:
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拥有实验及办公场地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超净实验室面积1000平方米;大型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80余套,设备总值1.5亿元;先后建成省部和市级重点平台3个,包括:“教育部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7年)、“深圳市微尺度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2017年)、深圳市柔性存储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师资队伍:
学院已形成以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全院教职工85名,其中教授12名(特聘教授9人),副教授11名,助理教授26名,讲师4名,专职研究员2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3人,青年千人3人,广东省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2个,深圳市孔雀团队4个。
特聘教授:范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国平(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袁小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领军学者)、MICHAEL GEOFFREY SOMEKH(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组部外专千人)、张晗(青千、优青)、张文静(青千)、时玉萌(青千)、闵长俊(优青)、杜路平(优青、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教授及博导12名:范滇元,汪国平、李瑛,袁小聪、张晗,苏陈良,时玉萌,张文静、方晖,闵长俊,杜路平,MICHAEL GEOFFREY SOMEKH。
研究方向:
微纳光机电工程技术:激光微纳制造,新型激光材料与器件,红外与太赫兹技术及器件,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纳米光子学:微纳光子器件及其在生物传感,光通信,超分辨显微成像,新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先进光电材料:二维超快及非线性光学材料,二维晶体和薄膜光电材料,二维生物医学材料,高效率半导体光电材料,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拓扑绝缘体材料,半导体光催化剂,表面态冷电子发射材料和微纳结构光阴极材料
新型信息光电器件与系统:二维光电信息功能器件,微波光子学与光通信
光子晶体、人工微结构材料、光学超分辨成像与传感、光学隐身、纳米光子学等前沿领域;薄膜晶体管器件、高性能存储材料的制备,以及非易失型器件包括闪存、电阻式随机存储器、忆阻器和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二维材料及钙钛矿等光电材料、应用于红外光探测的新型材料与结构;微结构与波相互作用原理及在微波、毫米波天线和射频电路系统和其他功能波的应用与拓展。
科研情况:
近三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项,合同经费1.7亿元,到账经费9000余万元。承担项目中包括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市级项目50余项。在Nature、Science、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CS Nano、Nano Letter 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权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450余篇;近三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自然奖二等奖1项。
深圳大学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是在“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微结构光电材料与器件实验室”,“纳米光子学研究中心”等基础上建立的教学和科研机构。研究院设有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共有在读研究生137名,在站博士后160余名。在光场调控、光学超分辨成像与传感、光子晶体、人工微结构材料、二维材料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
科研平台及条件:
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拥有实验及办公场地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超净实验室面积1000平方米;大型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80余套,设备总值1.5亿元;先后建成省部和市级重点平台3个,包括:“教育部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7年)、“深圳市微尺度光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2017年)、深圳市柔性存储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师资队伍:
学院已形成以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全院教职工85名,其中教授12名(特聘教授9人),副教授11名,助理教授26名,讲师4名,专职研究员2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3人,青年千人3人,广东省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2个,深圳市孔雀团队4个。
特聘教授:范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国平(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袁小聪(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领军学者)、MICHAEL GEOFFREY SOMEKH(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中组部外专千人)、张晗(青千、优青)、张文静(青千)、时玉萌(青千)、闵长俊(优青)、杜路平(优青、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教授及博导12名:范滇元,汪国平、李瑛,袁小聪、张晗,苏陈良,时玉萌,张文静、方晖,闵长俊,杜路平,MICHAEL GEOFFREY SOMEKH。
研究方向:
微纳光机电工程技术:激光微纳制造,新型激光材料与器件,红外与太赫兹技术及器件,微纳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纳米光子学:微纳光子器件及其在生物传感,光通信,超分辨显微成像,新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先进光电材料:二维超快及非线性光学材料,二维晶体和薄膜光电材料,二维生物医学材料,高效率半导体光电材料,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拓扑绝缘体材料,半导体光催化剂,表面态冷电子发射材料和微纳结构光阴极材料
新型信息光电器件与系统:二维光电信息功能器件,微波光子学与光通信
光子晶体、人工微结构材料、光学超分辨成像与传感、光学隐身、纳米光子学等前沿领域;薄膜晶体管器件、高性能存储材料的制备,以及非易失型器件包括闪存、电阻式随机存储器、忆阻器和传感器的开发与应用;二维材料及钙钛矿等光电材料、应用于红外光探测的新型材料与结构;微结构与波相互作用原理及在微波、毫米波天线和射频电路系统和其他功能波的应用与拓展。
科研情况:
近三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项,合同经费1.7亿元,到账经费9000余万元。承担项目中包括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市级项目50余项。在Nature、Science、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CS Nano、Nano Letter 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权威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450余篇;近三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自然奖二等奖1项。
专业目录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09-17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07-152018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考研招生专业介绍
招生资讯
更多>>考研问题
更多>>- 10-23深大2024年硕士统考报名不符合报考条
- 10-112023年深圳大学MBA新生奖学金颁发仪式
- 04-05常见表格下载(政审表)
- 03-22深圳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查
- 05-24关于研究生《报名登记表》改为《录
- 10-28统考报名2021年硕士生疑问考生名单公
- 09-162020年硕士研究生新生调档的常见问题
- 10-302020年推免生接收情况及可用于统考指
- 10-30深圳大学2020年接收推免生拟录取名单
- 10-30深圳大学2020年硕士报考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