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深圳大学考研信息网!

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主页 > 招生资讯 > 专业介绍 >

2018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研招生专业介绍

时间:2019-07-15|栏目:专业介绍|点击:0 次

对于报考深圳大学考研的考生来说,在考研开始前,对深圳大学的院系、专业信息了解尤为重要。在此,深大考研网www.szdxkao.com为2018考研深大的同学们整理了深圳大学各学院、各专业简介及报考要求等信息,帮助考生更好的选择报考专业。

深圳大学考研真题笔记汇总

2018深圳大学考研辅导班

2018深圳大学考研交流群

2018考研初试经验汇总

深圳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班

 深圳大学考研常见问题

2018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研招生专业介绍

土木工程学院

基本信息

学术学位

081400土木工程087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专业学位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22交通运输工程

联系人

李老师

联系电话

26732826

电子邮箱

309600766@qq.com

办公地址

深圳大学南区土木工程学院院馆B501

学院网站

http//ce.szu.edu.cn

学院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的前身是结构与市政工程系,19859月开始招生,是深圳大学最早招收本科生的单位之一。19974月,学校实行学院制,由建筑系、结构与市政工程系和环境设计系合并成立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是深圳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学院。20069月,应学科快速发展的需要,成立了独立的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和交通工程系,招收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通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除本科生教学外,学院拥有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交通运输工程三个专业硕士授权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勘察设计大师1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战略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19人,副教授32人,95%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所有教师均来自国内外名牌大学。

学院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成果喜人。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海岸带地理环境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和建筑互联网与BIM实验研究中心依托本学院建立,同时,学院还设有结构工程研究所,建设工程生态技术研究所、房地产研究中心、市政与交通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承担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内的数十项纵向科研项目,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取得50多项专利授权,每年承担的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经费在全校各学院中均名列前茅。

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学制

学位类型

081400

土木工程

3

学术学位

085213

建筑与土木工程

3

专业学位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3

专业学位

085240

物流工程

 

 

087100

管理科学与工程

3

学术学位



··················································································································································


081400土木工程

基本信息

专业

081400

专业名称

土木工程

学制

3

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学院名称

土木工程学院

联系人

李老师

联系电话

26732826

电子信箱

309600766@qq.com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907]土木工程结构综合知识一;

复试科目

[FS6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结构工程

隋莉莉,杜宏彪,李伟文,王卫仑,HANNINGXU,朱继华,周英武,崔宏志,王险峰,苏玫妮,李利孝,管民生

02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邢锋,丁铸,董必钦,刘伟,龙武剑,XIAOQINGZHOU,寇世聪,刘军,孙红芳,王耀城,方媛,熊琛

03

岩土工程

李大望,苏栋,包小华

04

桥梁与隧道工程

周海俊,付艳斌,洪舒贤

专业介绍

081400土木工程(一级学科)

培养目标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了解;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研究、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

学科方向

1.结构工程:涉及结构分析与损伤控制;结构加固理论与应用;高层及大跨结构。

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涉及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耐久性理论与设计;结构抗震;火灾与爆炸灾害。

3.岩土工程:涉及土体性质与本构模型;岩土地震工程;基础与边坡工程。

4.桥梁与隧道工程:涉及桥梁空间分析;桥梁抗震与抗风;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

导师队伍(重点)

目前学科团队40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讲师9人。学科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培养对象3人;深圳市优秀教师1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11人;深圳市地方高层次人才11人。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广泛,学科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9人,占学科总人数98%。此外,本学科教师拥有丰富的国际化背景,境外获得博士学位19人,占学科总人数48%,分别来自北美、欧洲、日本以及香港等国家及地区。学科团队人员年龄结构合理,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7人,占学科总人数的68%

学科师资队伍除上述专任教师外,还聘用国内外高水平知名学者为短期特聘教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开设前沿学术讲座,规划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拓宽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学科聘用短期讲座教授8人,包括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JoostWalraven教授(结构工程);美国密苏里大学陈震教授(计算力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李龙元教授(结构工程);香港大学关国雄教授(土木工程材料);日本北海道大学UedaTamon教授(结构工程);南京工业大学李东旭教授(土木工程材料);鹏城学者计划短期特聘教授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唐路平教授(土木工程材料)。

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主要包括:

邢锋,教授、博导,国家杰青获得者,基金委评审组成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RILEMTC-SHE技术委员会主席。

李大望,教授、博导,广东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获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等荣誉。

杜宏彪,教授,获省部级技术进步奖多项。

隋莉莉,教授,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决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韩宁旭,教授,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总学术顾问,RILEMFIB委员,国际混凝土联合会委员,荷兰混凝土技术委员会委员。

寇世聪,教授、博导,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澳门特别行政区杰出发明奖获得者。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由学位课、选修课及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课程设置中强调深专业、熟应用、能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以工程为主导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重点)

学科发展依托广东省/深圳市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联合深圳建工集团、泛华建设集团、为海集团等校企联合实验室以及校外合作单位,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践机会。同时,学科与美国Missouri科技大学、荷兰Delft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且紧密的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硕士以及博士研究生。学科借助依托于省重点实验室组建,包含瑞典Chalmers理工大学唐路平教授,英国Plymouth大学李龙元教授等国际权威土木工程专家在内的国际创新团队,大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为研究生的继续深造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平台。依托学科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与荷兰Delft理工大学Microlab共同组建了中荷土木工程材料联合实验室。学院还配有研究生创新工作室、仿真实验室、便捷校园网及WIFI、图书馆,以及齐全的专业软件等。

奖助体系(可选项)

1)推免生等优质生源可获15000元新生特等奖学金和每年8000元的国家助学金,100%学生可获得国家助学金;2)设有由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构成的奖励体系;3)“土木校友教育基金会”每年均有固定资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学生;4)设有‘三助’岗位,受聘研究生按劳取酬;5)学院设有“新生筑梦”奖学金。

培养特色(重点)

基于深圳以及广东滨海环境特点,围绕土木工程结构使用寿命的核心问题,培养专业理论扎实,上手快的高素质综合性复合人才;大力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模式,与境外著名高校进行硕士、博士联合培养,颁发境外高校文凭,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及发展方向。

多年来培养的毕业生中,杰出校友包括邓学勤,1989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深圳市正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第五届董事局董事;李奕标,1994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深圳市海岸集团董事。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情况良好,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接近100%,就业方向主要涉及房地产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和事业单位等。

报考要求

具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背景。尤其欢迎来自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和推免生。



··················································································································································


087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基本信息

专业

087100

专业名称

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制

3

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学院名称

土木工程学院

联系人

李老师

联系电话

26732826

电子信箱

309600766@qq.com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908]工程经济学;

复试科目

[FS64]工程项目管理或交通规划;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工程项目管理

王家远,牛永宁,蒋卫平,吴泽洲

02

可持续建设

刘建,李景茹,段华波,李昇翰,赖亚妮

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物流管理

胡明伟,邹亮,薛召杰

专业介绍

087100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工程管理素质、合理知识结构、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包括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掌握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科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一级硕士点下设3个研究方向:1)工程项目管理;2)可持续建设;3)交通运输规划与物流管理。

导师队伍

本学科拥有强大的导师队伍,教授6人,副教授14人,讲师5人,博士学位获得者达到90%,三分之一导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部分教师拥有各种执业技术资格,与企业合作密切,其中注册监理工程师15人,注册造价师8人。另有邹小伟等十余名国内外知名工程管理学者任客座教授。

王家远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战略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建筑互联网与BIM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

刘建教授,深圳大学建设工程生态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风力与潮汐发电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

宋博通副教授,深圳市住房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学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理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政策专家库专家,先后主持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

丁志坤副教授,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市后备级人才、南山领航人才、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建设管理研究会理事。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

王刚副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工程造价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评标专家,先后主持建设部软科学项目、深圳市建设局项目多项。

段华波副教授,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霍英东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深圳大学荔园优青。

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包括《高等运筹学》、《统计与预测》、《工程管理前沿III》、《城市规划与经济》、《管理研究方法》、《管理系统工程》、《房地产开发与市场研究》等。

教学资源(重点)本学科领域的主要支撑研究机构有建设监理研究所、房地产研究中心、市政与交通研究中心、建设工程生态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有校外实习基地20余家。由于地缘优势,本学科与海外特别是香港学术界保持紧密联系,已成功举办14届建设管理与房地产研究生学术交流会,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提升发展前景,包括海外学术交流、海外学习和海外博士研究生学习机会。同时,本学科每届研究生具有到清华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暑期学校研修的机会。学院配有研究生专用研讨室、仿真实验室、便捷校园网及WIFI、图书馆、齐全的专业软件等。

奖助体系

1)推免生等优质生源可获15000元新生特等奖学金和每年8000元的国家助学金,100%学生可获得国家助学金;2)设有由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构成的奖励体系;3)“土木校友教育基金会”每年均有固定资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学生;4)设有‘三助’岗位,受聘研究生按劳取酬;5)学院设有“新生筑梦”奖学金。

培养特色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遵循“立足深圳、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方针,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兼顾行业实践和学术研究需要,注重国际化视角,系统教授学生在工程管理、房地产等方向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本专业有杰出校友邓学勤,1989年毕业,现任正中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奕标,1993年毕业,现任海岸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就业方向

本学科毕业生就业方向较宽,一般去往大中型房地产公司、政府部门、大型咨询公司、国内外大学进行科研或执教、在国内外名牌高校攻读博士等。

报考要求

报考本专业考生需本科毕业,不招收同等学历人员。欢迎推免生,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



··················································································································································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基本信息

专业

085213

专业名称

建筑与土木工程

学制

3

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

学院名称

土木工程学院

联系人

李老师

联系电话

26732826

电子信箱

309600766@qq.com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942]土木工程结构综合知识二;

复试科目

[FS62]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工程项目管理;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结构工程

李大望,隋莉莉,杜宏彪,李伟文,王卫仑,张小刚,HANNINGXU,陈贤川,朱继华,王险峰,周英武,苏玫妮

02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邢锋,丁铸,董必钦,刘伟,XIAOQINGZHOU,龙武剑,崔宏志,寇世聪,刘军,孙红芳,王耀城,方媛,李利孝

03

岩土工程

苏栋,包小华,梅柳

04

桥梁与隧道工程

周海俊,付艳斌,洪舒贤

05

可持续工程建造与管理

王家远,李景茹,李昇翰,刘建,丁志坤,段华波,张谦,王刚,米旭明,莫力科,袁丽丽,赖亚妮,蒋卫平,范成,吴泽洲

专业介绍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二级学科)

培养目标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了解;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研究、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

学科方向

1.结构工程:涉及结构分析与损伤控制;结构加固理论与应用;高层及大跨结构。

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涉及先进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耐久性理论与设计;结构抗震;火灾与爆炸灾害。

3.岩土工程:涉及土体性质与本构模拟;岩土地震工程;基础与边坡工程。

4.桥梁与隧道工程:涉及桥梁空间分析;桥梁抗震与抗风;隧道工程及地下工程。

5.可持续工程建造与管理:涉及工程项目管理;可持续建设管理;BIM

导师队伍(重点)

目前学科团队40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8人,讲师9人。学科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培养对象3人;深圳市优秀教师1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11人;深圳市地方高层次人才11人。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广泛,学科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9人,占学科总人数98%。此外,本学科教师拥有丰富的国际化背景,境外获得博士学位19人,占学科总人数48%,分别来自北美、欧洲、日本以及香港等国家及地区。学科团队人员年龄结构合理,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7人,占学科总人数的68%

学科师资队伍除上述专任教师外,还聘用国内外高水平知名学者为短期特聘教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开设前沿学术讲座,规划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拓宽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学科聘用短期讲座教授8人,包括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JoostWalraven教授(结构工程);美国密苏里大学陈震教授(计算力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李龙元教授(结构工程);鹏城学者计划短期特聘教授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唐路平教授(土木工程材料);香港大学关国雄教授(土木工程材料);日本北海道大学UedaTamon教授(结构工程);南京工业大学李东旭教授(土木工程材料)等。

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主要包括:

邢锋,教授、博导,国家杰青获得者,基金委评审组成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RILEMTC-SHE技术委员会主席。

李大望,教授、博导,广东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获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等荣誉。

杜宏彪,教授,获省部级技术进步奖多项。

隋莉莉,教授,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决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韩宁旭,教授,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总学术顾问,RILEMFIB委员,国际混凝土联合会委员,荷兰混凝土技术委员会委员。

寇世聪,教授、博导,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澳门特别行政区杰出发明奖获得者。

王家远,教授、博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战略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由学位课、选修课及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课程设置中强调深专业、熟应用、能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以工程为主导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重点)

学科发展依托广东省/深圳市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联合深圳建工集团、泛华建设集团、为海集团等校企联合实验室以及校外合作单位,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践机会。同时,学科与荷兰Delft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且紧密的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硕士以及博士研究生。学科借助依托于省重点实验室组建,包含瑞典Chalmers理工大学唐路平教授,英国Plymouth大学李龙元教授等国际权威土木工程专家在内的国际创新团队,大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为研究生的继续深造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平台。依托学科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与荷兰Delft理工大学Microlab共同组建了中荷土木工程材料联合实验室。依托深圳大学建筑互联网与BIM实验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共建中澳土木与建设工程BIM联合研究中心,并签署了博士生联合培养协议。学院还配有研究生创新工作室、仿真实验室、便捷校园网及WIFI、图书馆,以及齐全的专业软件等。

奖助体系(可选项)

1)推免生等优质生源可获15000元新生特等奖学金和每年8000元的国家助学金,100%学生可获得国家助学金;2)设有由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构成的奖励体系;3)“土木校友教育基金会”每年均有固定资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学生;4)设有“三助”岗位,受聘研究生按劳取酬;5)学院设有“新生筑梦”奖学金。

培养特色(重点)

基于深圳以及广东滨海环境特点,围绕土木工程结构使用寿命的核心问题,培养专业理论扎实,上手快的高素质综合性复合人才;大力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模式,与境外著名高校进行硕士、博士联合培养,颁发境外高校文凭,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及发展方向。

多年来培养的毕业生中,杰出校友包括邓学勤,1989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深圳市正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第五届董事局董事;李奕标,1994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深圳市海岸集团董事。

就业方向

本专业就业情况良好,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接近100%,就业方向主要涉及房地产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和事业单位等。

报考要求

对报考者的要求具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背景。尤其欢迎来自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和推免生。



··················································································································································


085222交通运输工程

基本信息

专业

085222

专业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

学制

3

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

学院名称

土木工程学院

联系人

李老师

联系电话

26732826

电子信箱

309600766@qq.com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1]数学一;[935]运筹学(交通运输工程)

复试科目

[FS63]交通运输工程;

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

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

01

交通安全运维

杜彦良,朱家松,麦德荣

02

智能交通系统

李清泉,胡明伟,邹亮,曾华燕

03

交通运输规划

吕慎,王京元,莫一魁

04

交通物流

余明珠,刘明辉,薛召杰

专业介绍

085222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

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交通系统运营管理、交通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智能交通、绿色低碳交通、交通环境与安全、交通运输规划、交通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骨干,掌握交通系统规划、管理与设计方面的基础理论,具备在某一研究方向的研究应用与开拓创新的能力。

培养方向

1)交通安全运维: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管理和维护。

2)智能交通系统:涉及研究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实时交通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发布,智能交通规划,智能交通监控,综合交通智能化管理,公共交通智能化综合调度等。

3)交通运输规划:涉及研究现代交通需求管理及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政策,以大运量公交为引导的城市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

4)交通物流:综合运输、多式联运和港口物流。

导师队伍(重点)

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主要包括:

杜彦良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型工程结构状态监测与安全控制专家,长期从事交通工程领域安全监测与可靠性评价研究,率先将智能结构理论与方法融入交通工程安全保障技术领域。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8项,其中中国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9部,发表论文180余篇。

李清泉教授,博导,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十一五”863交通领域专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第九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

胡明伟教授,《系统仿真学报》编委,美国康奈尔大学客座教授。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程和工程实践。核心课程包括:《交通规划理论》,《交通流理论与控制》,《交通系统建模与仿真》,《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运筹学》。

教学资源(重点)

描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优良的支撑条件,校内依托深圳市时空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重点实验室、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深圳大学轨道交通实验教学中心等,校外基地包括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深圳市地铁集团、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深圳市川大智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学业优异者可申请深圳大学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培养等出境出国学习机会。

奖助体系(可选项)

推免生等优质生源可获15000元新生特等奖学金和每年8000元的国家助学金,100%学生可获得国家助学金;2)设有由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构成的奖励体系;3土木校友教育基金会每年均有固定资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学生;4)设有三助岗位,受聘研究生按劳取酬;5)学院设有新生筑梦奖学金。

培养特色(重点)

搭建深圳大学多学科集群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平台,强调基于工程实践环境的应用型人才综合工程素质的培养与塑造,实施以社会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校企联合培养,强化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

就业情况(可选项)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设备研发与生产企业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维护保障、经营管理以及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与生产等方面的高层次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部分优秀毕业生也可继续出国深造。

报考要求

对报考者的要求报考本专业考生应具有扎实的数学、英语和计算机功底,有浓厚的科研兴趣,欢迎具有交通工程、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等本科专业背景的同学报考本专业。欢迎推免生,欢迎具有博士授权或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报考。


··················································································································································


NO.1 专业课全程班

班型

授课形式

授课内容

辅导价格

更多内容

【定制】2018深圳大学考研专业课11高分班

 11

 网授

 面授

 全程提分

 深大初试

 专业课

单科  7800

双科  8900

查看详情

定制】2018深圳大学考研专业课协议通关班

 11

 网授

 面授

 全程提分

 深大初试

 专业课

 协议通关

单科  13800

双科  15800

查看详情

  

上一篇:2018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考研招生专业介绍

栏    目:专业介绍

下一篇:2018深圳大学体育部考研招生专业介绍

本文标题:2018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考研招生专业介绍

本文地址:http://www.szukaoyan.cn/zszx/zhuanye/524.html

首页| 招生资讯| 院系信息| 专业课备考| 公共课备考| 复试备考| 汇总/问题/资讯| 研究生导师| 教材/资料 | 联系我们

感谢您的信任和支持,深圳大学考研信息网,本站为您提供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报考咨询、考研真题、专业课笔记和讲义、考研辅导等信息资料。

合作洽谈QQ:2227067247 邮箱:2227067247@qq.com 深圳大学考研QQ学习群:3092818462020深圳考研交流群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9 深圳大学考研信息网 粤ICP备20002713号)

收缩
  • 电话咨询

  • 0755-26654878
  • 13534233672